关于达拉干与马泥涝沉香的关系,业内一直有一定的争议,一线香商普遍认为二者没有区别,马泥涝就是达拉干,理由是他们在原产地收材料根本就没有这些细分的概念。而国内的沉香商家及台湾香学者则普遍认可马泥涝的存在。
其实在08年之前是没有’马泥涝沉香’这个概念的,印尼达拉根岛附近以及马利瑙(马泥涝的原始名称,马泥涝是“马利瑙”音译逐渐所演变出来的称呼)以奶香、凉、或带甜为主韵的沉香统称为达拉干(根)。但是这类香材你细品又有两种明显的香型,一类是似薄荷凉的凉气、霸道的奶韵,另一类,是很舒服的甜韵,伴有奶香、凉韵(或辅有果香、花香韵)。一个霸道张扬,一个舒适耐品。
那为什么会有达拉干、马泥涝产地的细分化呢?
早期(2008年前后)沉香市场材料供应充足,样本丰富,这是产地细分化的基础条件。时值国内香文化发展初期,大家对香的认知还处于探索阶段,而此时的台湾香文化已有几十年的发展,没有断层,他们早已完成沉香产地的划定及不同品种的认定。而此时呢,国内香文化发展迅速,沉香需求激增,于是大量从台湾回流沉香,两岸贸易频繁,所以整理来讲,台湾香学体系对大陆有着深远的影响。
同是玩香,其实台湾与日本还是有差异的,日本人更注重香道的礼仪和品香的仪式感,而台湾更注重的是香材本身,追求的是味道的原始性和纯粹性(台湾人对香料的保存更为讲究,这也是台湾无合香味的原因),同时,台湾香学者对沉香产地的细分也有更深的研究,所以,把马泥涝从达拉干中细分出来也就不难理解啦。
当然,产地的细分化也有两面性,积极的一面,我们认知到同一区域沉香味道的差异性,细化了标准,也让我们对沉香有了更深的认识。另一方面,也成了市场炒作的阶梯,导致达拉干沉香的品牌效应越来越强,抬升价格的同时也让马泥涝沉香越来越没有存在感。
达拉干沉香桶珠手串
达拉干沉香2.5单珠
马泥涝沉香手串
结语:
在确保样本正确的前提下,二者香韵上还是有明显的差异,实物上手一闻便知,也有很多共性,如乳香凉韵,但没有明显的边界感。孙老师认为,达拉干、马泥涝本质上没有优劣好坏之分,只有主观的适不适合,喜不喜欢。
一个性感奔放、一个精致优雅。
这,不该是个选择题。
文/孙老师沉香创始人孙光明原创。香友们有什么要问的,直接留言提出即可,知无不言。